玉楼春十七首
(词)
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
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
只在梨花风雨处。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
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渡,
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
且喜青山依旧住。
江头一带斜阳树。
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
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
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
却趁新凉秋水去。
君如九酝台黏。
我似茅柴风味短。
几时秋水美人来,
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
马有青刍奴白饭。
向来珠履玉簪人,
颇觉斗量车载满。
客来底事逢迎晚。
竹里鸣禽寻未见。
日高犹苦圣贤中,
门外谁酣蛮触战。
多方为渴寻泉遍。
何日成阴松种满。
不辞长向水云来,
只怕频烦鱼鸟倦。
狂歌击碎村醪。
欲舞还怜衫袖短。
身如溪上钓矶闲,
心似道旁官堠懒。
山中有酒提壶劝。
好语多君堪鮓饭。
至今有句落人间,
渭水西风黄叶满。
琵琶亭畔多芳草。
时对香炉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东,
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
影入石头光了了。
看来持献可无言,
长似慈悲颜色好。
青山不会乘云去。
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
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
定倩白云遮且住。
人间反覆成云雨。
凫雁江湖来又去。
十千一斗饮中仙,
一百八盘天上路。
旧时枫叶吴江句。
今日锦囊无著处。
看封关外水云侯,
剩按山中诗酒部。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山行日日妨风雨。
风雨晴时君不见。
墙头尘满短辕车,
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
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
已向瓮头防吏部。
少年才把笙歌。
夏日非长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饶,
把好心情都做懒。
故人别後书来劝。
乍可停杯强吃饭。
云何相遇酒边时,
却道达人须饮满。
瘦筇倦作登高去。
却怕黄花相尔汝。
岭头拭目望龙安,
更在云烟遮断处。
思量落帽人风度。
休说当年功纪柱。
谢公直是爱东山,
毕竟东山留不住。
往年巃嵸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
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
明日送君天上去。
无心云自来还去。
元共青山相尔汝。
霎时迎雨障崔嵬,
雨过却寻归路处。
侵天翠竹何曾度。
遥见屹然星砥柱。
今朝不管乱云深,
来伴仙翁山下住。
悠悠莫向文山去。
要把襟裾牛马汝。
遥知书带草边行,
正在雀罗门里住。
平生插架昌黎句。
不似拾柴东野苦。
侵天且拟凤凰巢,
扫地从他鸖鹆舞。
有无一理谁差别。
乐令区区浑未达。
事言无处未尝无,
试把所无凭理说。
伯夷饥采西山蕨。
何异捣齑餐杵铁。
仲尼去卫又之陈,
此是乘车入鼠穴。
以上辛弃疾作品《玉楼春》共17首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