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旦暮两蔬食,
日中一闲眠。
便是了一日,
如此已三年。
心不择时适,
足不拣地安。
穷通与远近,
一贯无两端。
常见今之人,
其心或不然。
在劳则念息,
处静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
无乃自伤残?
坐输忧恼便,
安得形神全?
吾有二道友,
蔼蔼崔与钱。
同飞青云路,
独堕黄泥泉。
岁暮物万变,
故情何不迁?
应为平生心,
与我同一源。
帝乡远于日,
美人高在天。
谁谓万里别,
常若在目前。
泥泉乐者鱼,
云路游者鸾。
勿言云泥异,
同在逍遥间。
因君问心地,
书后偶成篇。
慎勿说向人,
人多笑此言。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